目前分類:閱讀媽媽的書與想 (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<拋開過去,做你喜歡的自己> 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
悅讀筆記

第一章 阿德勒其人其事

  • 阿德勒:
  1. 與佛洛伊德、榮格齊名的心理學家,在維也納成立世界是第一家兒童諮商中心,傾全力輔導孩童,並且提倡與孩子平等相處的教養法
  2. 直接討論人際關係,而非去談純粹的心理學
  3. 將自己創立的心理學體系稱為個體心理學,因為他認為人是無法分割的整體,不分的˙部分的總合也不等於全體,所以他重視人格的整體觀、重視個體的社會及人際關係,認為脫離人的脈絡就無法充分了解人。

 

Vanes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第二章 家,教會孩子生活

  • 07 沒有你,我長不大
  1. 未來是由每一個今天所組成的;每一個深情的愛,都是由日積月累的相處所構築起來的。一星期見不到幾次面,一天說不上幾句話,那樣的未來在哪裡?那樣的愛有甚麼基礎?
  2. 家不是一間屋子;家是由愛所組成的。愛孩子,是有條件的!是要付出代價的!那個條件,是他要有你的陪伴;那個代價,是他要你在他身旁關心他。
  3. 以需要來關愛:看見孩子的需要,並不容易,因為我們也常常只看見成人的面子和需要。你能不能從孩子的眼裡看見他,從孩子的心裡體會他?以他人的需要來關愛,會讓你愛的人感到窩心,覺得彷彿擁有全世界。
  • 08建立生活常規,從小開始
  1. 正常看待孩子的哭:那是孩子表達的工具之一,我們要以正常的態度來看孩子的哭,千萬別畏懼或動氣,也千萬別讓孩子養成習慣以哭來得到他想要的結果。方法:
    1. 要不動氣的堅持
    2. 自然結果法讓孩子了解選擇權在他自己,幫孩子看見因果關係,他可以決定要A還是B
      所謂"別讓孩子以哭來得到他要的"這句....
    3. 可能要先釐清孩子哭泣只是感受的抒發或者具有目的性,很多人說孩子會用哭來控制大人,但其實在嬰幼兒時期,還沒被大人制約之前,應該都是自然的情緒反應而已吧? 如果孩子一哭就出現"好好好...你別哭..."或者"你不哭,我就...",孩子要不被制約也很難,這已經跟人性本惡無關了...(但孩子一哭就抱抱、陪伴,不等於順從他的要求喔,這是兩回事。讓孩子感覺自己的感受受到重視跟陪伴,就我所讀到、接觸到的真人經驗來說,都比忽略、嘲弄、責備還要正面)

     2.  影響常規建立的因素與解決方案:

Vanes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讓自己幸福的三個要件(<拋開過去,做你喜歡的自己>悅讀筆記1)
  1. 接納自我--改變對自己的看法    
    "你的父母、師長時常告訴你要得到某種成就,要像你的叔叔或祖父一樣成功。而教育的意義是要幫助你從孩提時代開始就不藥去模仿任何人,永遠都做你自己。--"<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Think on These Things>  Jiddu Krishnamurti 
    "重要的不是你有些甚麼,而是如何運用你所擁有的東西" --<精神官能症問題> Alfred Adler
    "我們不需要改變自己,只要改變對自己的看法就好,或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自己的亮點。"--<拋開過去,做你喜歡的自己> 岸見一郎
  2. 信賴他人--這個世界並不危險  
文章標籤

Vanes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