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甲狀腺亢進的女生其實不少(瘦瘦的、急性子、走路快、脾氣大、完美主義傾向...),而甲狀腺異常是會影響寶寶跟媽媽的健康安全的,相關的處理這邊先不著墨,日常生活中就至少要盡量避免交感神經亢奮。

防治自律神經失調,首先要在你的症狀或生活中找出致因,才能讓自律神經功能恢復正常或預防自律神經失調的發生。醫師給予抗焦慮、抗憂鬱、安眠或安神鎮靜藥物,並非治療自律神經失調,而是提供緩衝期,讓身心平穩。紓解壓力、改變生活型態,並從飲食著手,吃對食物及保健食品均可保養自律神經。

★從「情緒調適」穩定自律神經

♥學習不緊張、不安、興奮:
過度的緊張、不安、興奮,會讓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不規則地亢奮,引發自律神經失調。

♥學習不悲傷、沮喪、失望、鬱卒:
悲傷、沮喪、失望、鬱卒,會阻礙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正常運作,引發自律神經失調。

♥不要太ㄍㄧㄥ:
過度壓抑情緒,反而讓下視丘與自律神經之間失序,引發自律神經失調。

♥保持平穩的情緒,少動怒、歇斯底里:
當人在平靜、放鬆狀態中,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會處於平衡狀態中。
大哭大叫或大發雷霆會增加交感神經亢奮。
♥不再事事求完美:
尤其是A型性格的人,求好心切,最容易患有自律神經失調。

♥紓解壓力:
不要萬事皆吞忍,不論是找人聊天、哭泣、逛街購物,給情緒一個宣洩的出口。


★從「生活型態調適」穩定自律神經

♥不熬夜,調整生活作息:

「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」,白天的交感神經活絡,晚上則交由副交感神經,若日夜顛倒,容易造成自律神經失調。

♥讓身體自然調節體溫:
夏天為了應付體溫高,讓身體多休息,人體的副交感神經較活絡。冬天為了不讓體溫流失,換成交感神經系統活絡。然而現代人長期依賴空調,身體調節體溫的功能逐漸減弱,自律神經就容易失調,所以儘量不要依賴冷暖氣,才能讓交感神經正常運作。

♥不做工作狂:
工作時交感神經活絡,休息時副交感神經活絡,若常加班、不停工作,交感神經就會過旺。所以上下班或工作、休閒要分清楚。

♥增加活動場所:
不要老窩在公司,只知道工作;或待在家裡;平日要有不同的活動空間可去,例如公園散步、健身房運動、圖書館看書等。

♥接近大自然:
大自然中的芬多精可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,穩定自律神經。

★從「身體機能調適」穩定自律神經

♥順應一生的自律神經生理變化:
自律神經在人一生也有天生變化,幼兒期是副交感神經,青壯期為了打拼換成交感神經,到了老年期又恢復為副交感神經。提醒中老年後要放緩腳步,不要再一股腦衝衝衝!

♥強化免疫力:
自律神經與人體的免疫系統相輔相成,免疫系統中的粒細胞與交感神經有關,淋巴球與副交感神經有關。當免疫力足夠,就能維持粒細胞與淋巴球平衡,進而強化自律神經。

♥消滅體內自由基:
自律神經失調的人較容易在體內形成自由基,當體內囤積過多的自由基,就會威脅健康。

 

★從「飲食調適」穩定自律神經

♥補充抗氧化劑:
多攝取抗氧化營養素,防止自由基破壞身體。

♥攝取提升免疫力食物:
攝取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B群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E、類胡蘿蔔素、多醣體、生物類黃酮、乳酸菌等。推薦食物:大蒜、洋蔥、蕈菇類、優酪乳等。

♥攝取解除壓力的食物:
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群、卵磷脂、Omega3、醣類、色胺酸、酪胺酸、鈣、鎂、鋅等食物。

♥平常可多吃山藥:
現代人精神和工作壓力大,易致自律神經失調,容易出現「陰虛」體質,而山藥有助補陰虛。

♥這些避免吃:
有心跳快、心悸、月經不正常、易盜汗以及家族史的女性,要懷疑自己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,必須找醫師積極接受治療。

黃怡瓔醫師提醒患者,懷孕期間應避免吃海帶芽、昆布、海苔、紫菜、紅毛苔等這類含碘食物。

做月子期間,也盡量不要使用海水魚類或蝦蟹等海鮮進補或促進乳汁分泌。同時,不要抽菸,喝刺激性食物(咖啡、濃茶、酒精) 、油炸食品、高鈉食品(罐頭食品、醃製品、泡麵等)及含糖過高的食物,以免甲狀腺亢進患者引發交感神經亢奮。

 

★從「運動調適」穩定自律神經

♥養成規律的運動:
運動會讓腦部分泌一種讓人情緒愉悅的物質,是調節自律神經的好方法。適合項目:游泳、瑜珈、打太極拳、氣功、靜坐、外丹功、快走等;儘量不做劇烈運動。

♥做呼吸運動:
呼吸是少數能被人所控制的自律神經節律,吸氣時能刺激交感神經的活絡,吐氣時則刺激副交感神經的活絡。緩慢呼吸能幫助自律神經維持在平衡狀態。

♥手指按壓百會穴:
可針對在頭頂最中間的部位的百會穴,經常用手指按壓,可以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或內分泌失調的問題。

 

資料出處:
如何穩定自律神經 預防自律神經失調

《交感神經亢奮_中醫觀點》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anes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